close
 
巍寶山是全國十四座道教名山之一,又是唐代南詔國發祥之地,至今留下許多傳說勝跡。巍寶山主峰2509米,自唐代開始建築道觀,盛于明清,到清末道教殿宇遍佈全山。所以巍寶山名聞遐邇,被稱為雲南道教名山,明清湖北武當山、四川青城山的道人移住巍寶山,先后在山中修建了準提閣、甘露亭、報恩殿、巡山殿、文昌宮、主君閣、老君殿、玉皇閣、三皇殿、觀音殿、魁星閣、三清殿、三公主殿、財神殿、青霞觀、靈宮殿、斗姥閣、培鶴樓、含真樓、長春洞等20多座道觀殿宇,鼎盛時期,道人多達上百人。宮觀依山就勢,佈局巧妙,出閣架斗,工藝精湛,雄渾古雅,雕塑形象逼真傳神,雕刻壁畫和圖案豐富多姿,具有濃濃的宗教色彩和民族特色。
 
張陵所創立之五斗米道也曾傳播到此,山中至今還流傳著許多關於張陵的故事。傳說道教教祖太上老君曾雲游止巍寶山並在山上點化南詔始祖細奴羅,故唐代南詔山並在山中傳教,許多關於呂洞賓在山傳教的故事至今仍流傳于山間道觀與村舍。明末清初,很多道士進入巍寶山隱居修煉,收徒傳教,並創建了青霞觀、玉皇閣、依仙閣、三官殿、三師殿、三皇殿、魁星殿、斗姥閣、無極宮、碧永宮、雲鶴宮、培鶴樓、道源宮、財神殿等二十余座規模宏大的道教建築,時住山道士多達數百人;清代巍寶山道教發展到鼎盛時期,山中宮觀林立,香火旺盛,十方道士往來不絕;民國期間,前往巍寶山出家清修的道士亦為數不少。解放后,巍寶山的道教宮觀廟宇得到了黨和政府的大力保護。從1982年開始,當地政府逐年撥款對山中的文昌宮、玉皇閣、青霞觀、三皇殿、斗姥閣、培鶴樓、財神殿等道教建築進行修繕。現存道教宮觀殿宇佈局嚴謹,格式齊全,金碧輝煌,氣勢壯觀,其建築型式具有顯明的少數民族古建築特色和地方特點;宮觀殿堂內的壁畫雕刻,內容豐富多彩,形象逼真傳神。巍寶山不僅是滇南的道教名山,而且還是全國風景名勝區之一,山中名勝景點頗多,主要有“天門鎖勝”、“拱城遠眺”、“龍池煙柳”、“朝陽育鶴”、“山茶流紅”、“鶴樓古梅”、“古洞長春”等三十余處。每年農歷二月初一至十五為巍寶山道統的廟會期,屆時山上香客游人成千上萬,宮觀殿宇香煙繚繞,常可欣賞到由民間道教組織演奏的洞經音樂和富有濃濃民族特色的儸儸歌會。
《中國大百科全書‧宗教》卷把巍寶山列為中國的13座道教名山之一。根據史籍記載,巍寶山在漢代就有孟優(孟獲之兄)導師在山中傳教。明清湖北武當山、四川青城山的道人移住巍寶山,先后在山中修建了準提閣、甘露亭、報恩殿、巡山殿、文昌宮、主君閣、老君殿、玉皇閣、三皇殿、觀音殿、魁星閣、三清殿、三公主殿、財神殿、青霞觀、靈宮殿、斗姥閣、培鶴樓、含真樓、長春洞等20多座道觀殿宇,鼎盛時期,道人多達上百人。宮觀依山就勢,佈局巧妙,出閣架斗,工藝精湛,雄渾古雅,雕塑形象逼真傳神,雕刻壁畫和圖案豐富多姿,具有濃濃的宗教色彩和民族特色。文昌宮內文龍亭橋墩上的清代壁畫“松下踏歌圖”,畫面上反映的是儸儸打歌的歡樂情景,是一件珍貴的文物,摹本曾送北京展出,評價甚高。
巍寶山的自然植被保存完好。從山腰到山頂,覆蓋著枝葉繁茂的蒼松翠柏和各種闊葉林木,其中不乏古樹名木,如粗可數人合抱的高山栲、名貴樹種雲頭柏、野香樟等。主君閣(靈宮殿)前的古山茶,為明末清初遺物,高15米,粗28厘米,已生長300多年,現仍亭亭玉立,姿態優美,早春二月,開花達數百朵,花大如碗,紅似胭脂。行走在巍寶山中,令人心曠神怡,流連忘返。
每年農歷二月一日之十五日是巍寶山道統朝山廟會,四方游人雲集,絡繹不絕,盛況空前。屆時山上香客游人成千上萬,宮觀殿宇香煙繚繞,常可欣賞到由民間道教組織演奏的洞經音樂和富有濃濃民族特色的儸儸歌會。

 

1 DSCF0157_nEO_IMG DSCF0151_nEO_IMGDSCF0158_nEO_IMG DSCF0180_nEO_IMG DSCF0181_nEO_IMG

 

土主廟,又叫巡山殿,或巡山土主廟。歇山式大殿中的塑像即南詔第一代王細奴邏。兩旁站立侍者,文武各一,均穿儸儸服裝。巡山殿門前有幾副對聯,內容均與細奴邏和南詔國歷史有關。
DSCF0186_nEO_IMG DSCF0188_nEO_IMG DSCF0190_nEO_IMG

 

文昌宮是巍山遊覽中心。雄偉的牌樓,是文昌宮的山門,大殿與二殿之間,一池清泉,明徹見底,名“龍潭”。過去,當地群眾在這裡祭祀龍王。因此,此殿又叫龍潭殿。清乾隆年間改為道觀后,大殿裡供文昌帝君,二殿裡供關聖帝君,殿名改稱文昌宮。池中這六角形亭閣,名叫文龍亭,沿兩邊拱橋可至亭前。大家看,亭墩西面這幅壁畫,即剛才我提到的,叫做“踏歌圖”,它繪于清乾隆二十四年(西元1795年)建亭之時。壁畫長約1.2米,上半部釐清晰完好,下半部分因為水漬,有些模糊。畫面表現的是︰40人踏地而歌,34人圍成圓圈攜手起舞;圈內3人起舞,吹奏笙笛,是舞場的中心;圈外亦有3人,吹彈揚扇,似在助興。圖中舞蹈者多為彝裝打扮,男的多穿長衫,罩領褂,女的著坎肩,系黑圍腰。整幅畫富流動感,較真實地再現了兩百年前巍山儸儸民眾踏歌習俗的場面,是珍貴的文物資料。

DSCF0191_nEO_IMG DSCF0193_nEO_IMG DSCF0196_nEO_IMG

DSCF0205_nEO_IMG DSCF0206_nEO_IMG DSCF0201_nEO_IMG 

 

靈官殿主君閣是道教的護法神,一般佈局在較大的道觀兩側。但巍寶山前山的靈官殿卻是獨立的單一殿宇,與玉皇閣在同一軸線上,靈官殿成了玉皇閣的山門。靈官殿始建于明末清初,清咸同年間被毀,光緒年間進行過複修。正殿內曾祀有一座青銅鑄造的王靈官像,重達200余公斤,靈官手執的金鞭為鐵鑄,整座神像十分壯觀,可惜1958年大躍進時被毀。殿內現下的靈官像為泥塑,赤面,三只眼。殿內供奉的炳靈太子,又稱華光大帝,是南方道教特有的神人,民間稱之為“火神”。

靈官殿內有明代晚期種植的“桂葉銀紅”山茶花樹兩棵,今僅存一棵。古山茶樹高十六、七米,直徑約十五厘米,是世界上現存最高的大理山茶花。每到春季,山茶花開數百朵,大花如碗,紅似胭脂,異常豔麗,遠遠看去好像一片雲霞依半空,近看象燦爛的紅日光彩照人,古人譽其為“山茶流紅”的勝景。相傳,古山茶原生長在深山叢林中,明末清初修建靈官殿時,道人把它移栽到殿內,距今已有三四百年的歷史。這株至今仍生長茂盛的古山茶已被作為名樹古木加以保護。

古代蘇州文人陳全鈺曾寫詩讚美這株古山茶,詩句如下︰“叢深春藏不聞鶯,露下啼妝別有情,可惜瓊葩因僻遠,分心馨口獨含顰。”將這株“桂葉九心十八瓣”的山茶珍品寫得美麗羞澀。

DSCF0215_nEO_IMG DSCF0216_nEO_IMG DSCF0297_nEO_IMG

DSCF0221_nEO_IMG DSCF0232_nEO_IMG DSCF0390_nEO_IMG 

 

今晚就借宿在主君閣道觀,二個人宿一晚,加晚餐早餐共50RMB,但要自己生火燒柴煮飯
從來沒有住過道觀的我,更從來沒有過自己生火燒柴煮飯,看到這種情況差點昏倒....
好在哈小妹很熟練的拿起燃草,堆疊樹枝,很快的就把柴火給生起來
然後煮水,下麵,打蛋,放菜,動作一氣呵成,真是天生當山野村姑的料
而我這個城市鄉巴佬只能在旁去幫她照照像,端碗遞鹽,實在汗顏~

DSCF0237_nEO_IMG DSCF0240_nEO_IMG DSCF0249_nEO_IMGDSCF0258_nEO_IMG DSCF0268_nEO_IMG DSCF0278_nEO_IMG

晚上在主君閣道觀住宿,真是非常非常的..........別有風味
實地感受修道之人的生活,真是有醒世脫俗的感覺

一早起來,蟲鳴鳥叫
我坐在屋前,望著這般山裡道觀的景色,不禁神遊其外,心在境中

DSCF0279c_nEO_IMG  DSCF0279e_nEO_IMG DSCF0298_nEO_IMG

DSCF0280a_nEO_IMG DSCF0290_nEO_IMG DSCF0299_nEO_IMG

早上和道觀裡的婆婆一起吃
不過因為她們吃素,所以只幫我們煮飯和素菜
我們自己要另外起鍋煮蛋和炒菜

這二餐我吃的好感動,或許是因為自己生柴火煮飯
看著生米煮成熟飯,以及生火炒蛋炒菜
還有山中新鮮的青菜,雞蛋配上清新的空氣
吃起飯來特別津津有味
我吃的飯量是一大碗,已是平常的二倍
沒想到另二位婆婆(一位八十多歲,一位七十多歲)飯量竟是我的二倍
看她們的身體還那麼健壯,牙齒大多仍完好無缺
原來這就是修道吃素之人,延年益壽之道
DSCF0338_nEO_IMG DSCF0322_nEO_IMG DSCF0331_nEO_IMG DSCF0353_nEO_IMG DSCF0355_nEO_IMG DSCF0325_nEO_IMG

早上道別主君閣兩位婆婆後,沿著山中步道,完整的把巍寶山各道觀走了一遍

DSCF0405_nEO_IMG DSCF0406_nEO_IMG DSCF0412_nEO_IMG

老君殿又叫青霞觀或青微視,是巍寶山上主要的道觀。因與太上老君點化細奴邏的傳說有關,因而是巍寶山中最富有傳奇色彩的殿宇。
殿宇初為湖北武當山全真道人沈妙章于清康熙二十二年(西元1683年)修建,清同治年間東廂房毀于兵亂,光緒年間曾進行過複修。80年代以來,陸續進行過多次整修。
殿內供奉著太上老君、準提道人和老君的十大弟子。原太上老君為銅像,栩栩如生,高一丈多,文革中被毀,今塑像為泥塑像。

DSCF0416_nEO_IMG DSCF0421_nEO_IMG DSCF0427_nEO_IMG

 

DSCF0431_nEO_IMG DSCF0433_nEO_IMG DSCF0435_nEO_IMG

 

中國很多地方都建有“魁星樓”或“魁星閣”,其正殿塑著魁星造像。沒見過魁星像的人也許會想,既然魁星是主管功名科舉的,一定是一位文質彬彬的白面書生吧?其實恰恰相反,魁星面目猙獰,金身青面,赤發環眼,頭上還有兩只角,整個彷彿是鬼的型式。這魁星右手握一管大毛筆,稱朱筆,意為用筆點定中式人的姓名,左手持一只墨斗,右腳金雞獨立,腳下踩著海中的一條大鰲魚(一種大龜)的頭部,意為“獨佔鰲頭”,左腳擺出揚起后踢的樣子以求在造形上呼應“魁”字右下的一筆大彎勾,腳上是北斗七星,見圖如見字。
古時候,各地都有魁星樓,讀書人在魁星樓拜魁星,祈求在科舉中榜上有名。

DSCF0446_nEO_IMG DSCF0448_nEO_IMG DSCF0451_nEO_IMG DSCF0452_nEO_IMG

 

巍寶山頂有座凌空欲飛的殿閣名叫斗姆閣,裡面把奉的斗姆為道教女神,是道教星宿神中的北斗眾星之母,故名斗姆。是掌管天文星象的女神,也就是掌握農業節令的神。斗姆雕像3眼4頭6臂,顯示其神通不凡。旁立者為金童玉女。巍寶山斗姆閣在國內道教之中是著名的。斗姆閣為巍寶山登臨攬勝佳境。近觀前后,林海茫茫,殿閣歷歷。放眼遠望︰巍山古城,城方若印,疇似棋樣,瓜江如帶,一派錦繡風光。

斗母閣是巍寶山上最高的殿宇,海撥為2569米,也是巍寶山前山、后山的分界標誌建築物,人們習慣將斗母閣正前方的北部山林稱為前山,背部南方山地稱為后山。斗母閣的樓閣建築在高聳的石崖上,氣勢雄偉壯觀。由西廂房北斗殿、東廂房南斗殿、過廳和斗母大殿組成。斗母閣始建于清初,清乾隆四十年(西元1775年)重建。今天見到的殿宇就是清乾隆年間的建築物,被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巍寶山古建築群的組成部分之一。

DSCF0463_nEO_IMG DSCF0471_nEO_IMG DSCF0472_nEO_IMG

 

DSCF0490_nEO_IMG DSCF0492_nEO_IMG DSCF0494_nEO_IMG

 

長春殿因殿宇后山岩中有一石洞而得名,是后山規模最大的建築群。大殿和前殿為清康熙五十四年(西元1715年)貴州人李法紀、楊法蔭初建,1987年進行修復,是巍寶山眾多殿宇古剎中仍保存完好的殿宇之一。殿內祀玉皇大帝、雷祖、真官、土地、馬帥、靈官等道教神像。

長春洞的外觀佈局十分獨特,外觀建設佈局為一個規整的八卦圖,由前殿、大殿、廂房、花園、藏頭等組成。這些廟宇建築樣式新穎,建築工藝精湛,以長春洞大殿的格子門和獨特的八角澡井鏤空雕龍建築工藝為代表。大殿的八扇格子門上雕刻著“八仙過海圖”和花卉鳥獸圖。每扇格子門上的一位仙人形象逼真,活靈活現,見者無不驚嘆。大殿兩組格子門中間的窗壁上雕刻著白兔舂藥、金雞啼曉和宇宙萬物圖,分別代表月、日、宇宙,象徵“日月同心,滋生萬物”。大殿內的天花板上有一個每邊邊長約35厘米的八角澡井,澡井內壁上有一幅黑色的八卦圖,鏤空雕龍盤曲其中。這些雕刻作品距今已有三百年,但作品的畫面仍不變形,不走樣,保留著古香古色的特點,堪稱雕刻工藝的珍品,成為研究清代巍寶山道教特徵的重要實物資料。

長春洞周遭古木參天,溪水環流,氣候涼爽,被譽為“古洞長春”的勝景。殿內有這樣一副對聯︰“石洞春深,六月猶留三月景;春堂晝永,一天得有兩天閑。”這是對“古洞長春”勝景最形象的解釋。

DSCF0554_nEO_IMG DSCF0557_nEO_IMG DSCF0559_nEO_IMGDSCF0561_nEO_IMG DSCF0564_nEO_IMG DSCF0573_nEO_IM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峻霖 Leon 的頭像
    峻霖 Leon

    行萬里路...向前邁進

    峻霖 Le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