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news.msn.com.tw/article_magazine.aspx?MagazineID=2349
月1日,陸客自由行,帶動觀光服務業大躍進,彷彿許了台灣一個夢:高污染工業、低階工作外移,只要致力服務業與創意產業,就能享受經濟繁榮、又躋身高階工作的贏者圈。
事實卻不是如此。光有服務,沒有製造,不是美好的國家之路。過去10年,以金融業服務業為發展主調的經濟合作開發組織(OECD)先進國,從美國到歐洲都飽嘗製造業外移之苦。
風險1:製造業下探 GDP組成不夠多元
當一個國家製造業不斷外移,也就失去讓新興產業發芽的機會。台灣的製造實力,曾讓創新大師克里斯汀生讚嘆不已。但是,這榮景水波下,逐漸浮出警訊。跟美國一樣,台灣製造業對GDP貢獻也逐年下降,從1990年代的40%,一路下滑到09年不到30%的新低,去年才又回升到31%。台灣製造業未來如果一直往下探,降到美國、英國、日本的水準,GDP組成將落入不夠多元的風險。
峻霖 Le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http://www.ufida.com.cn/subject/20070418/huodong/yj_4.asp
我在企业里从事过近30年的企业管理工作,1988年国家送到我香港中文大学,我是国内第一批MBA。在这之后我虽然一直在企业从事经营管理,但我依然对管理研究很有兴趣。希望通过我介绍的江铃汽车的案例,与大家共同探讨中国企业的管理思想、理念和模式。
改革开放20多年后,中国已经成为制造业大国。从最早的服装开始,现在我们到全球任何一个地方,任何一个角落,任何一个商店拿起衣服一看,80-90%都是中国制造。而后,我们把家电也做到全球去了;紧接着我们的IT也做到全球去了;与汽车行业非常相近的产品——摩托车也做到全世界去了。
现在在制造业里面流行一句话:在制造业里面只要中国人做了,其他人就不要做了;此外,还流行一句话,在制造业里面只要浙江人做了,其他人也不要做了。而且这个趋势还在继续地延续。原因何在呢?
首先,中国人对于制造业有一个创新的管理思维、经营理念、制造流程以及运作模式,虽然在具体的行业中表象不尽相同,但是仍然存在一些独特的共性。
而这种独特是有背景的,是别人学不到的,模仿不过去的。这个独特就是由中国的社会背景、文化背景和民族精神所决定的。我专门考察过制造雨伞的工厂,一把雨伞要20多个工厂协作完成。摩托车也同样是这样,一辆摩托车大概要一百多个工厂来协作才能完成,而这样的协作体系在中国频频出现。有家浙江的工厂只做机器上面的一个垫圈,实际上就是一个有圆孔的铁片,一年以几千万件来计数,靠的是中国人、中国企业的勤劳勇敢、吃苦耐劳的国民性格,美国、欧洲的企业囿于当地的文化背景是不可能做到的。
汽车制造业同样也开始呈现出中国的竞争优势和中国的制造模式。我可以预言,外资汽车品牌未来将退出中国市场,正如现在的家电、摩托车行业一样。
仅举一例,在2001年时,我和德国的一家汽车零部件制造公司谈判。在谈判过程中,我发现欧美企业的思路是倡导自动化。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工人日益减少,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几万平方米的厂房,甚至没有一个人。中国企业做同样的规模,同样水平的产品,制造成本只有他的40%。两年以后,我再去他的工厂访问的时候,该公司已经学习我们的流程和生产组织模式,设计了一个最新的工厂。
第二,中国制造业企业不按常理出牌。像奇瑞最早生产了一个QQ汽车,当QQ卖了两年的时候,通用的SPARC才开始卖。汽车行业的行规是从开发到投放市场要用36个月,奇瑞则缩短到12个月。现在的结果是奇瑞卖8台,通用卖1台。今天的中国市场不是大鱼吃小鱼,而是快鱼吃慢鱼。
另外,低成本优势也会长期继续。中国有8亿农民,为中国制造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资源。低成本的优势,加上多年确定的分工机制,把中国市场的各种资源发挥到效益最大化。中国的制造业分工是世界上最细的,但中国的交易成本并不高,这是中国制造业的特色。
目前中国企业在成长为世界级企业的过程中,还探索出“虚拟企业”、“从最后做起”等产业运作模式。中国有很多资源可以去整合,虚拟企业只要整合品牌、设计,就可以把这个企业运转起来,虚拟企业应该是企业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
以发动机为例,一台发动机平均要有300个零件。10年以前,一个做发动机的工厂要做10个核心零部件,5年以前则只要做5个零部件,两年以前我去设计策划一个发动机工厂时只做了3个零件。我要告诉我的同行,再过5年我们去策划一个发动机工厂,一个零部件都不用做,因为可以找得到更便宜的资源。未来我们只要拥有品牌和设计的整合能力,通过“虚拟企业”的模式,就完全能够运作一家成功的企业。
当分工越来越细,而企业自身所做得东西越来越少的时候,我们也会生发出许多困惑。第一:更细的专业化分工,更多的企业参与合作导致产品产业链的延长和管理的复杂化。第二,诚信度不高导致管理监管困难及管理成本上升。第三,技术含量增加导致产品开发需要很多企业同时参与,同步开发。第四,工业计算机的普及要求其系统资源与现有管理系统集成实现信息资源共享。99%甚至100%的产品都由别人做,分工细化后如何去控制质量,这将是未来企业管理的巨大难题。
正是因为面临这样的难题,对于中国的制造业企业来说,我们需要有一家软件企业,帮助我们打造一个适合中国制造业的供应链管理平台及协同技术平台,实现我们的管理理念,提升整个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力,把中国制造业特有的竞争能力通过软件的方式体现出来。这也是江铃汽车与用友软件目前正在合作的一件事——通过信息系统,全面提升企业的竞争力、提升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力!
------------------------------------------------------------
经济全球化背景中国企业面临的挑战
http://www.ufida.com.cn/subject/20070418/huodong/shijiao_04.asp
1、竞争差距
峻霖 Le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http://marketing.chinatimes.com/ItemDetailPage/MainContent/05MediaContent.aspx?MMMediaType=business_management&MMContentNoID=40515 |
工商時報/工商經營報/經營知識/D3版 楊珮玲 |
|
習慣晚上加班、應酬的日本上班族,最近開始興起一股早起風,不僅工作更有效率,也較容易得到上司的信任。
你是「朝型人間」還是「夜型人間」?
在日本,人們常用「朝型人間」和「夜型人間」來形容早起型和晚起型的工作或生活習慣。相較於歐美人士喜歡早起上班也早點下班的工作型態,亞洲國家的工作者在晚上留下來加班或應酬的情形顯得普遍許多。日本過去的工作型態中,屬於「夜型人間」的加班族或是習慣在晚上「杯酒釋兵權」的夜貓族是屢見不鮮的。
不過最近這種情形悄悄有了改變。與過去許多人老是在遲到前的最後一刻才匆匆趕到辦公室的光景比較,最近在許多辦公區域的咖啡店或早餐店附近,一大早就可看到許多在那兒閱讀資料或打開電腦的上班族。他們提早起床,從容掌握時間,進辦公室前就先掌握前一晚的最新業務動態,再氣定神閒地進公室。
不僅是個人,在企業方面,以往許多企業習慣舉行的午餐會最近很多也都改成了早餐會。不少大企業原本並沒有舉行晨間會議的習慣,最近也都開始晨會的活動。從最高層的董事會到一般社員的學習會議,有越來越多的公司,將原本在午間或下午舉行的會議提前到一大早舉行。這些是相信「朝型」生活的新信仰者和實踐者。
一個新的工作和生活型態革命正在日本興起中。
對「夜型人間」來說,選擇晚上工作或晚起是因為他們覺得晚上對他們來講比較有工作效率。不過對「朝型」工作的絕對信仰者來說,早起工作的好處是夜間工作無法取代的。日本經團連會長御手洗富士夫、樂天公司社長三木谷浩史、著名的趨勢和管理顧問專家大前研一等都是「朝型」工作的忠實信仰者。
「朝型人間」認為,經過一晚的休息,早上的活力最高,也不受打擾,能夠精神集中地很快處理相關事務。由於早到辦公室,也自然想早點下班,時間的控制和掌握也比較好,也較能兼顧孩子和家庭生活。如想冷靜地給自己一些時間考慮職業或人生中長期的目標時,白天太忙,晚上太累,只有一大早才是最理想時間。
從做上司的觀點來看,如果看到下屬每天都在快遲到前才匆匆趕到、來的時候又是一副睡眼惺忪或無精打采的樣子,不管下屬是前一天晚上工作到多晚,在印象分數上總是打了折扣。與此相較,如果下屬每天都精神抖擻的提早到辦公室,顯得朝氣蓬勃,將工作交給下屬時也比較有安心的感覺。
從企業觀點來看,早上的會議就像暖身操一般,能夠讓員工頭腦和身體都活動起來,做好進入戰鬥狀態的準備,如此9點正式業務開始時,能夠發揮最高效率很快把工作做完。而一旦9點業務時間開始後,想要找到各部門都有空,能好好溝通的時間非常困難,因此利用業務開始前的半小時或1小時做有效溝通、達成各部門共識是他們認為成功的重要關鍵。
不過對習慣了「夜行生活」的人來說,要如何跨出「朝型生活」的第一步?專家的建議是設定具體的目標並以循序漸進的方式進行。例如構想利用早上早起的1到2小時唸書、1年內取得某些專業資格等;或者就算一開始不能每天都早起、但至少每周能多增加一天早起的日子等。養成習慣後就能感受到好處。
新年新希望。要在職場上制勝,何妨在新年度立下新志願,試試在日本正逐漸普遍的「朝型人間」新生活?(作者為日本興銀第一生命 ‧資產管理公司(DIAM)國際行銷部資深經理)
本文章刊登於工商時報2007/01/09
|
峻霖 Le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記者:記者余健源、呂漢威/報導
根據最新公佈的兩岸三地千大企業營收前十名,國內製造業龍頭鴻海集團以高達1.32兆元的營收擠進前三名;另外,台灣石油與東森國際也名列千大企業之列,但在這項調查當中,台灣的平均獲利能力居三地之末,令學者相當憂心。
鴻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在尾牙時信誓旦旦,宣示今年營收要再突破兆元的目標,根據天下雜誌首度公佈兩岸三地千大企業營收調查,前十大排名當中,鴻海集團去年營收以1.32兆元榮登第三名,台灣中國石油以7769億元的營收擠進前十名的寶座;另外,貨櫃輪業東森國際也首度擠進兩岸三地千大營收排行榜之列。
調查中令學者憂心的是,在平均獲利率評比當中,香港的平均獲利率為22.5%居冠,中國以7.1%居次,而台灣獲利能力僅有5.3%,不僅在兩岸三地敬陪末座,而且落後全球平均值6.4%。
台經院研究六所所長楊家彥認為,主要是因為台灣是以電子代工產業為主,毛利率遠比一般內需產業還低。
雖然報告指出,「大」是中國最大的優勢,但中國企業管理能力欠佳,還有極大的改善空間,反觀台灣方面以高科技技術與創新研發,不僅是台灣的經濟優勢,也是未來的發展方向。
峻霖 Le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