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騰衝,一個從未聽過且未來過的地方
在此次雲南深度之旅,給我前所未有的震撼
 
因為這裡有抗日戰爭時期
中國遠征軍對滇西地區的日軍發動反攻,所遺留的無數英魂
深深觸動我的內心,在此向他們致上無比的敬意
 
 
中國翡翠第一城——騰沖
騰沖,歷史上也叫騰越,作為我國古代西南絲綢之路的重要驛站,滇西對外貿易的主要門戶,雲南著名的三關之一,一直是滇緬貿易的對外商埠。歷史上的騰沖(騰越)是中緬、中印的物流集散地,滇緬通衢,商賈雲集,商務繁盛。特別是作為騰越翡翠發祥、集散、加工、交易之地,鑄就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蘊,不僅成為通往南亞、東南亞國家的重要橋頭堡,而且還是聯繫世界四大文明古國的要衝樞紐。
    中緬兩國的商旅交往,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兩國山水相依,人民友好往來,形成的胞波情誼,更是源遠流長。騰沖由於地緣優勢以及與緬甸的歷史淵源,構成了它既是祖國的邊防重鎮,又是雲南邊疆地區通往緬甸的經濟中心。清朝時期,雲南與緬甸的民間商旅往來大都經過騰越進行中轉。清乾隆年代,騰沖已成為珠寶玉石的重要集散地。在緬甸八募至騰沖的商道上,常年有萬頭左右的馬幫行走,一隊隊馬幫穿梭于密林,馱來了翡翠,馱來了騰沖的輝煌。
翡翠是玉中之王,翡翠向世人展示的是一種東方神韻。它不但是中華民族燦爛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人類藝術史上的光輝成就。明初的匠戶制改革,使騰沖的玉雕工藝取得長足發展,清代後期開放騰越為商埠,商務更盛。騰沖距翡翠玉石原產地帕敢僅300多公里,清政府在實行海禁政策時,翡翠基本上是從騰沖入關,在騰越彙聚,然後又輾轉到內地的。騰沖在當時是中緬邊境最重要和最繁華的商業都市,就連蠻允的英國領事館和海關都遷到了騰沖城。騰越玉器不僅行銷國內外,而且在商品流通中形成通往京師內地的翡翠貿易專線。騰沖首開世界翡翠加工之先河,在清代以後翡翠被公認為帝王玉,受到廣泛的推崇和喜愛。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人類把自己的價值取向反映在玉石翡翠上,歷經千百年的發展,產生出了博大精深和至善至美的雕琢藝術。解放前還湧現出了許多名冠騰越的“翡翠大王”,還有專業化街道“百寶街”。那時,鑒賞玉器的知識幾乎曾及騰越民間。在人類社會的發展過程中,無論在古代,還是在近代,美玉翡翠被視為權力、地位、財富、尊嚴和佔有的象徵;但從另一方面看,玉積山川之精、人儀之美,玉可將宗教、道德和文明標準提升到高雅的藝術美學價值上來。更何況,翡翠象徵一種高尚的道德情操,在精神領域中可以淨化人性。“寧為玉碎,不為瓦全。”今天,翡翠玉雕在發展過程中已逐漸形成一種文化現象,翡翠文化層面已成為平民化、大眾化、時尚化、收藏化的 象徵,消費群體由特殊群體消費變為大眾消費。
    無論騰越玉還是騰越翡翠,都為古代中國所產生出來的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成為世界文明的象徵作出過貢獻。中國的玉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人們的崇玉精神,變玉為文化,融入人的精神世界和傳統文化。中華民族是世界上惟一將“玉”字與自己融合的民族,是東方精神的物化體現,中國傳統文化不可或缺的內容。
 
自行車騰衝市內一日遊
DSCF1557_nEO_IMG DSCF1561_nEO_IMG 
 
 
騰沖高黎貢山母親像
    高黎貢山母親是騰越文化的象徵。其寓意為高黎貢山母親孕育了騰沖神奇秀麗的山川,哺育了騰沖一方英雄兒女,騰越兒女也為高黎貢山母親增輝添彩雕塑由母親頭像和分佈於山體上的六幅浮雕組成,形象地反映了古往今來這片土地上光照千秋的史實和可歌可泣的志士仁人。
    雕塑的西北面是司馬遷《史記》中記述的“乘象國”演越——騰沖的傳說演繹著一幅蜀身毒道上商旅馬幫艱辛跋涉的歷史畫卷。
    正面為翡翠商城文星樓下珠寶貿易的熱鬧場景。
    南面上部為民國元老李根源、辛亥騰越起義領袖張文光、著名哲學家艾思奇的雕像,下部是滇西抗日騰沖之戰中國遠征軍及盟軍將士痛殲日寇的壯烈場面。
    東面中部是著名風景名勝區火山熱海、雲峰山、橋鄉和順及建國之初的清匪反霸鬥爭,左邊是李珍國帶領騰沖軍民抗擊英寇的震說中外的馬嘉裏事件,右邊是左孝臣帶領騰沖軍民抗擊英軍人侵的甘稗地之戰。
高黎貢譯成漢語是母親的意思,高黎貢山有著許多神秘的傳說。相傳騰沖作為中國著名的玉石加工和貿易集散地,擁有大量奇珍異寶。抗日戰爭時,日軍進攻滇西,騰沖淪陷前,騰沖人自發組織把全城最好的玉器集中起來,裝了四十只大鐵箱,由當地最德高望重的四位老人負責保管藏匿。老人們看中了地形複雜的高黎貢山,他們把珍寶的隱藏地製成了地圖,一分為四,由四人分別保管一部分,以待戰爭勝利後再把寶藏取出來。戰爭中,四位老人,一位老人被日軍殺害,一位被俘寧死不屈,自殺身亡,一位老人失蹤,抗戰勝利時,只有一位逃亡印度的老人倖存,但是,在茫茫高黎貢想憑藉這四分之一尋寶圖找到寶藏談何容易,至今這一批珍寶仍然沒有找到,它們或許會成為高黎貢永遠的秘密。
 
 
 
騰越三橋
騰越三橋為“永順橋”、“天和橋”、“停雲橋”三座拱橋的神韻風采及周圍的綺麗風光。三橋在一條河上相隔十幾米而建,每橋分為三拱,在中間大拱的兩端,各有三個小拱 ,橋身用五面石相扣,橋面用火山石鋪就,橋下河水緩流,三座橋名寓意深遠,永順橋“永水流深長,永久永安,地久天長順,順心順意”;天河橋“天和地利人和自然祥和之氣也”;停雲橋“停雲落日,對親友的友情思慕”。河岸兩邊草坪茵茵,綠樹叢叢,建築別致,給人一種“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的身處城市而不是鬧市中的體悟和意境。
DSCF1567_nEO_IMG DSCF1569_nEO_IMG DSCF1571_nEO_IMG
 
騰沖藥王宮,始建于明天啟六年(西元1626年)由醫藥界人士所倡建。清康熙末年,經住持子翁培修擴建,使其建築平面呈一葫蘆形狀。藥王宮不僅佈局構思精妙,建築別具特色,亦是騰沖中醫藥行業發展歷史悠久的重要見證。2005年保山市人民政府公佈藥王宮為第一批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DSCF1573_nEO_IMG DSCF1574_nEO_IMG DSCF1576_nEO_IMG
 
騰衝市街景
DSCF1581_nEO_IMG DSCF1582_nEO_IMG DSCF1612_nEO_IMG
 
 
 
 
騰沖文星街(步行街)
文星街是騰越古城的建築典範,因古城標誌性建築文星樓建於此而得名,它是騰沖古城特色建築風貌和騰越文化神韻的集中體現,在抗日戰爭中隨騰沖古城毀於一旦。 現恢復重建的古北城樓,基本保持原來的規模,建築風格在充分尊重歷史背景的基礎上以現代結構方法進行基礎處理,外觀仍然以古典木質進行構造,並儘量保持明代的建築風格。為了增添其歷史的凝重感,在城樓的二樓懸掛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迤西所無”匾,一樓掛原騰沖知州,後任雲南巡府的伊裏布所書“福邊”匾,城門洞上刻以“溥潤門”字樣。城牆以騰沖特色建材條型火山石鑲貼,兩面有臺階通城樓。
  文星文化步行街的商住兩用房建築風格以騰沖和順僑鄉民居建築和原騰沖古城建築作為範本,結合現代經濟發展和旅遊服務的需要進行設計,在結構上採用現代建築框架結構進行處理,在形式上採用傳統的具有典型騰沖特色的多種建築進行組合,建築細部圓寶頭、三磚、五磚一瓦、青磚碧瓦、副沿、木格子門窗、木質匾牌等進行裝飾。通過建設一條能夠充分體現騰越文化魅力和銷售騰沖特色文化旅遊產品的文化步行街,重現“騰沖古城”之一角,展示騰越文化的博大精深和騰沖的輝煌歷史。
 
DSCF1619_nEO_IMG DSCF1635_nEO_IMG DSCF1640_nEO_IMGDSCF1644_nEO_IMG 1 DSCF1637_nEO_IMG
 

李根源故居
李根源是辛亥革命的元老,是抗日戰爭反攻滇西的功臣。中國遠征軍反攻滇西時,李根源是雲貴監察使兼反攻滇西作戰部隊的督導,駐在保山。日軍從緬甸入侵我國雲南,佔領龍陵、騰沖後東窺保山,先頭部隊已渡過怒江。敵軍壓境,人心惶惶,關心李老安全的人勸他離開保山到大理去避一避。李老嚴辭拒絕說:"我要死守保山,與保山共存亡,決不離開。"主張一定要守住怒江,不能讓敵軍渡過江來。在李老的視死如歸的大無畏精神鼓舞下,我軍阻擊部隊英勇奮戰,將渡過怒江東岸的敵軍大部分殲滅,只有少數敵軍逃回西岸,形成敵我隔江對峙的局面,等待我反攻大軍的到來,全部消滅入侵的敵軍,取得反攻滇西戰役的偉大勝利。

DSCF1728_nEO_IMG DSCF1729_nEO_IMG DSCF1730_nEO_IMG
 

騰沖城市瀑布-疊水河瀑布
疊水河瀑布位於大盈江,大盈江發源於騰沖縣東北部,屬於伊洛瓦底江水系,沿途眾流匯合,水量漸豐。它流經騰沖縣城西約二公里的地面時,遇到一個巨大的斷層崖。崖旁三峰突起,比肩兀立,水從左峽中奪路而出,從46米高的崖頭跌下深潭,然後繼續奔湧向前。這裏,河水仿佛被疊為二折,故俗稱“疊水河瀑布”。
為騰沖十二景之一的“龍洞垂簾”,瀑布高46米。;是全國僅有的城市火山堰塞瀑布,崖壁上排列著奇妙的柱狀節理群。

瀑布飛泄的崖頂,巨石蹲立,若龜似鱉,形態各異。距水口數十步,有石橋橫臥江上,名叫太極橋。橋中有菱形石墩,墩一側刻有“民國二年九月滇西都督、大理提督張紹三文光創建”等字樣。橋下激流賓士,破青崖,掛白練,若銀河倒瀉,雪噴雲飛,棉絮紛披;山谷回聲數百步外就可以聽到,水氣蒸騰,日光射影,常見五彩紅霓,珍珠四濺,如同牛毛細雨,飛灑周圍,常年不停。當地人士多用“龍洞垂簾”、“久雨不停”來概括它的特點。

DSCF1733a_nEO_IMG DSCF1737_nEO_IMG DSCF1741_nEO_IMG
DSCF1749_nEO_IMG DSCF1755_nEO_IMG DSCF1757_nEO_IMG
 
 
 
來鳳山森林公園
來鳳山國家森林公園總面積1656.2公頃,總體規劃有四個互不相連的片區.由於其獨具特色的自然景觀、人文景觀。被稱之為鑲嵌在極邊第一城的一顆“綠色明珠”。
公園主景區為一座呈盾狀的火山錐體,形似大象,傳說有鳳凰到此而得名.每當春冬晨款或夏秋雨霧,常見山腰瑞靄嫋嫋,回環如帶,被譽為“晴嵐玉帶”。公園植被茂盛且品種繁多,森林覆蓋率高達90%以上,最高海拔1912米,最低海拔1640米,園內有野生鳥類300餘種,獸類50餘種。
公園森林茂密, 松杉蔥郁,古樹參天,蒼翠欲滴。環境優美,秀色宜人,大有“大翼重天九百里,長松撥地三千年” 之氣派,是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生態平衡的世外桃源。公園內近年來新培植以茶花優良品種為主的茶花園母樹林基地,育有 110個品種,2500株形態花色各異的茶花樹,盛開之時,令遊人目不暇接。山間的古建築為南詔時期的龍鳳寺,明代改名為來鳳寺,寺內建築典雅大方,佛象莊重肅穆,白玉臥佛和十八羅漢,造型有小乘佛教特色,山頂有清代道光七年修建的鳳嶺塔,又名文筆塔,該塔是名城騰沖人傑地靈的標誌,登上塔頂鳥瞰全城及四周山川秀色,田園風光,美不勝收。山頂還保留有抗日戰爭時的戰場遺址四處,可供遊人參觀。
來鳳山國家森林公園因其獨具特色的自然、人文佳景,被譽為騰沖十二景之一。
DSCF1666_nEO_IMG DSCF1667_nEO_IMG DSCF1668_nEO_IMG
DSCF1671_nEO_IMG DSCF1673_nEO_IMG DSCF1680_nEO_IMG
 
DSCF1685_nEO_IMG DSCF1691_nEO_IMG DSCF1692_nEO_IMG
 
來鳳山上文筆塔是騰衝最高點,登上文筆塔可以腑視整個騰衝地區
DSCF1693_nEO_IMG DSCF1696_nEO_IMG DSCF1705_nEO_IMGDSCF1706_nEO_IMG DSCF1707_nEO_IMG DSCF1709_nEO_IMG
 
文筆塔可看到整個和順古鎮,還有附近的火山
DSCF1711_nEO_IMG DSCF1712_nEO_IMG
 
國殤墓園是為紀念抗日戰爭時期中國遠征軍第二十集團軍攻克騰衝戰鬥中陣亡將士而建的墓園,目前是中國規模最大、保存也最完整的抗戰時期正面戰場陣亡將士紀念陵園。
1944年5月10日,中國遠征軍對滇西地區的日軍發動反攻,其中第二十集團軍以六個師的兵力向騰衝方向進攻。經過多日激戰,終於在9月14日攻克了騰衝城。它也是中國抗戰第一個收復的縣城。是役,日軍陣亡6000餘人,國軍第二十集團軍共陣亡9168人。在戰役結束後,時任國民政府委員兼雲貴監察使的李根源倡議興建陵園以祭悼國軍陣亡將士。此後在印度華僑的援助下開始修建墓園,於1945年7月7日正式落成。李根源根據《楚辭》中的「國殤」一篇,為之起名為「國殤墓園」。
 
1944年5月10日,遠征軍以二十集團軍6個師的兵力搶渡怒江,越過高黎貢山天險,血戰南、北齋公房,向日軍據點發起總攻,致使殘敵潰退,據騰沖城死守。8月2日,遠征軍必4個師的兵力乘勝奮勇攻城,在美國空軍的配合下,血戰40余天,於9月14日將頑寇全部殲滅。騰沖一戰,歷經大小戰役41次,斃敵少將以下官兵6000多人。這次戰役,敵人憑藉怒江、龍江、 高黎貢山等自然天險,加上多年修築的明碉暗堡組成的重重防線,負隅頑抗,致使遠征軍傷亡較大,總計有8000余官兵為國捐軀。
DSCF1719_nEO_IMG DSCF1720_nEO_IMG DSCF1721_nEO_IMG
 
一九八師攻克騰沖陣亡將士紀念塔
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國民革命軍陸軍第五十四軍第198師奉調參加滇西反攻對日作戰,為二十集團軍總預備隊,在攻克騰沖城及肅清高黎貢山、怒江兩岸日軍的多次大小戰中,官兵浴血奮戰,前仆後繼,陣亡團長以下官佐156名,士兵1335人。 師長葉佩高就是在在抗戰中第一位渡過怒江的中國將軍。沿著石階而上可以看到聳立著一座幾乎與二層樓齊高的紀念碑。看得見碑身上面的四個大字:“還我河山”。碑銘詳細地講述了這支部隊歷經血雨腥風,從倭寇手中奪取騰沖的事蹟。那篇讀完讓人肝膽俱裂的銘文作者,就是師長葉佩高。
1944年5月,待命滇西的中國遠征軍為了配合中國駐印軍反攻緬北,打通滇緬公路,主動發起怒江戰役。戰役在5月11號深夜發動。那一晚,數萬中國軍隊靜悄悄地渡過怒江,使用了美軍援助的橡皮船,整個渡江過程數萬官兵只淹死了一個人。隨後仰攻高黎貢山,之後進行了艱苦拙傑的騰沖攻城戰,那是一百年來,中國軍隊在此地,第一次發起了對侵略軍的戰略反攻。198師在收復騰沖戰役中英勇慘烈並建立了不朽功勳。
   一九八師攻克騰沖陣亡將士紀念塔呈方錐形,塔身磚砌,石砌須彌座,通高7.18米,塔身高4.52米,塔座高2.66米,塔體四面鐫有文字,東面頂鐫國民黨徽,身鐫“陸軍五十四軍一九八師攻克騰沖陣亡將士紀念塔”,軍長闕漢騫題,座鐫“民族之光”蔣中正題。南面頂鐫國民黨徽,身鐫“天地正氣”,政治部主任羅履仁題,座鐫“建塔紀略”,師長劉金奎撰文。西面頂鐫國民黨徽,身鐫“陸軍五十四軍一九八師攻克騰沖陣亡將士紀念塔”,師長葉佩高題,座鐫“還我河山”,第二十集團軍總司令霍揆彰題;北面頂鐫國民黨徽,身鐫“義膽忠肝”,座鐫“陣亡官佐名錄”。
DSCF1589_nEO_IMG DSCF1591_nEO_IMG DSCF1592_nEO_IMG
DSCF1595_nEO_IMG DSCF1605_nEO_IMG DSCF1596_nEO_IMG
 
 
 
 
我的老師-郁慕明,也來過騰沖國殤墓園
 
郁慕明拜祭騰沖國殤墓園 告誡台灣青年勿忘歷史 ( 2007年06月10日 )
 
  中新社騰沖六月九日電 (記者 甘娜)在綿綿細雨中,台灣新黨主席郁慕明一行今天來到中國遠征軍英靈的安息地──雲南騰沖國殤墓園拜祭。憑吊完畢,郁慕明揮毫寫下了“千秋萬世”四個大字,以表達對抗日將士的緬懷和敬意。
  占地八十余畝的騰沖國殤墓園始建于抗日戰爭勝利前夕的一九四五年一月,是騰沖民眾為紀念中國遠征軍第二十集團軍攻克騰沖陣亡將士而建立的陵園。這裡安葬著三千多位抗日將士的遺骸,是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今天的國殤墓園內松柏森森、芳草萋萋。一臉肅穆的郁慕明緩步來到墓園主體建築之一的忠烈祠。祠內,正面為孫中山像及遺囑,兩側牆體上,嵌著陣亡將士題名碑石。郁慕明向英靈敬獻了花圈,並帶領全體商貿考察團成員行三鞠躬禮。
  忠烈祠后有一小坡,安葬著在整整四十二個晝夜的攻城血戰中壯烈犧牲的將士忠骨,三千三百四十六塊小方碑呈隊列式排列,碑上均刻有陣亡士兵的名字和軍銜。沿石級盤山而上,一座騰沖戰役陣亡將士紀念塔矗立于山頂。塔身正面書“遠征軍第二十集團軍克複騰沖陣亡將士紀念塔”,其餘三面為騰沖抗戰紀要銘文,記述了戰役的經過。
  在展覽館,陳列著當年拍攝的二百多幅珍貴的歷史照片,大量的文獻和實物詳細地記述了當年的戰鬥經過。郁慕明認真地看著每一件展物,神情更加凝重。
  整個拜祭過程中,郁慕明沒有說一句話。參觀完畢,他告訴記者,國殤墓園不是一個觀光景點,而是一段歷史的縮影。在這裡,我感受到將士們浴血奮戰、抗擊日寇的民族精神永存。
  “在墓園留影,有的年輕團員看見我一臉嚴肅,讓我笑一下,我不理會他。這是一個值得記憶的悲情的地方,我怎么笑得出來﹗我也希望透過參拜國殤墓園教育我的團員並告誡台灣領導人,特別是青年人,勿忘歷史﹗”他說。
  郁慕明此次雲南之行選擇保山作為重要一站,蓋因此行“不僅僅是一次簡簡單單的經貿之旅,更是探尋民族精神之旅。一定要寓教于行,以期產生深遠意義。”
  一九四四年五月,中國遠征軍第二十集團軍以六個師的兵力強渡怒江天險,向侵佔滇西戰略要塞騰沖達兩年之久的日軍發起全面攻擊。騰沖攻城戰役歷時四十二天,遠征軍全殲日軍三千余人,以全勝戰績收復騰沖。戰役中,該集團軍九千多名將士英勇捐軀。騰沖之戰的勝利,有力地促進了滇緬戰場的勝利,在中國抗日戰爭及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史上譜寫了光輝的一頁,史稱“滇西戰役”。
  戰火平息后,李根源等人倡建烈士陵園,以昭后世。作為中國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抗戰時期正面戰場陣亡將士紀念陵園,國殤墓園自上世紀八十年代修復並開放以來,前來拜謁憑吊者絡繹不絕。
 
 
 
滇西抗戰勝利60周年 觸摸一段歷史的印痕
http://new.yunnan.cn/3712/2005/03/28/Zt57@203868.ht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峻霖 Leon 的頭像
    峻霖 Leon

    行萬里路...向前邁進

    峻霖 Le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