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騰衝火山,熱海,柱狀節理,是中國特有的地質結構
在這裡藉由實地參訪,除了能看到大自然的巧斧神工
還能對地質科學有深入一層的認識
的確是"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
在這裡藉由實地參訪,除了能看到大自然的巧斧神工
還能對地質科學有深入一層的認識
的確是"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
騰沖火山群位於雲南省橫斷山系兩段的高峰貢山西側,主要集中分佈在和順、馬站一帶,為我國西南最典型的第四紀火山。因為地處歐亞大陸板塊的邊緣,地殼運動活躍,地震頻繁。當劇烈的地震發生時,山崩水湧,岩溶噴出地表,待地震停止,岩溶冷卻,就形成了一座座形狀獨特的火山。
在騰沖,歷年都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好個騰越州,十山九無頭” “無頭的山”便是指騰沖的火山群。騰沖因為地處歐亞大陸板塊的邊緣,地殼運動活躍,地震頻繁。當劇烈的地震發生時,山崩水湧,岩溶噴出地表。待地震停止,岩溶冷卻,就形成了一座座形狀獨特的火山。在騰沖縣周圍100多平方公里的範圍內,分佈了大大小小70多座形如倒扣鐵鍋的火山。城北10公里的打鷹山是“火山之冠”,海拔2614米,在騰沖的火山群地質公園裏有八座保存完好的火山,去的人都會忍不住撫摸一下著名的火山地質構造--柱狀節理,這是噴出的岩漿在冷凝過程中形成的,清晰的六方柱比手工製作的還精細,可謂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傑作。
在縣城西北10多公里的馬站村附近,火山較為集中,黑空山、大空山火山群自北向南呈一字形排列,間距均在1000米左右,建有火山公園,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在火山口附近,遊客還可以撿到灰、紅、黑等顏色的火山石作紀念。一路上也有當地的村民用火山石製作的紀念品,有花盆、煙灰缸、火山蛋等。這種火山石的比重很輕,人稱“浮石”。一個人可以輕輕地舉起很大的一塊,投入水中卻不會下沉。人們所說“石沉大海”的自然規律,在這裏並不靈驗。
騰衝火山博物館
爬小空山,小空山有保存較完整的火山口
雲南省騰衝縣的龍川江畔,矗立著一大片火山爆發時噴出的未露於地表岩漿冷凝後形成的柱狀結晶,地質學上稱為“柱狀節理”,當地人則形象地叫它“ 神柱”。
騰衝大地是火山活動遺留下來的史詩。柱狀節理具有粗獷的性格,更有細膩的個性,是史詩中風花雪月的一段。在曲石、芒棒、疊水河一帶等許多地方都有分佈,其中又數曲石黑魚河峽谷的柱狀節理最為壯觀耐讀。
地質專家經過調查認為,騰衝的“神柱”是我國迄今為止發現的一片規模最大、保存完整、年代最短的柱狀節理。素有“火山地質博物館”之稱的騰衝縣共有70多座火山遺址,位於曲石鄉的這片“柱狀節理”,面積約2平方公里,形成於約4萬年前,是我國迄今為止發現的一片規模最大、保存完整、年代最短的柱狀節理。這是一根根數十米長的“石柱”、“挂滿”。曲石鄉柱狀節理群主懸崖,景色壯觀。這一火山地質奇觀的完好存在,不僅為當地增添了一處獨特的旅遊景觀,同時對於研究火山的岩漿生成和地質構造有重要科學價值。
柱狀節理是怎麼形成的呢?火山岩漿噴發時的溫度為1200攝氏度,當岩漿冷卻至八百至九百攝氏度時岩漿結晶形成柱狀節理。由於岩漿含有六方柱體的斜長石、橄欖石、角閃石、輝石等礦物質,所以冷卻後形成六方柱體。
參觀柱狀節理,這是地球上很少見的地質結構.
另外烤玉米也很好吃~~
徐霞客騰沖之旅
享譽中外的火山地熱名勝區——騰沖,早在360年前就受到大旅行家徐霞客的關注。徐霞客自幼就抱以宏願,在古老的地圖上標下他畢生誓達的考察網點。其中,處於西南極邊的重鎮——騰沖,就是他一生追求必達的目的地之一。
明崇禎十二年(西元1639年)四月十二日,他終於渡過滾滾急流的潞江,登上舉世聞名的高黎貢山峻峰之巔。“峽底無餘隙,惟聞水深潺潺在深箐中。峽深山亦甚峻,藤木蒙蔽,猿鼯晝號不絕。”幾句簡短描繪,再現了當時他隻身徒步進入原始森林密佈的高黎貢山,所面臨的艱險與執著的追求精神。是日即登上高黎貢山分水嶺,沿嶺西古道而下,穿過新安哨、太平哨、竹笆鋪等彈道哨卡,越過龍川江鐵索古橋,在當今的橄欖寨住宿一宵。次日經赤土坡到達土鍋村。
土鍋村位於騰越古城東隅,即今之滿邑村,因古代就生產土鍋而得名。徐霞客到達土鍋村,深為騰越古城風貌所吸引,他不顧一天跋涉的疲勞,迫不及待地入城觀賞,對始建於明正統十三年(西元1448年)的騰越古城的雄奇壯麗讚歎不已,稱此城是“迤西所無”。
徐霞客到達騰越州城的消息,迅速傳人騰越州府,受到各界人士及知州的熱情接待,並為其提供一些方便條件。借在縣城做考察前的準備工作查閱了地方史料,並對騰沖的地理環境、歷史和戰略地位做了較客觀的記述。於四月十六日開始了他對騰沖名山勝景的考察。
徐霞客對騰沖的考察主要分西北線及中南線兩個部分。西北線主要考察了疊水河瀑布、寶峰山、打鷹山、雲峰山、滇灘關、南香甸,然後由界頭古道經瓦甸、曲石、酒店返城。中南線分別考察了羅生山、馬鹿塘、熱海、來鳳山、大洞溫泉等。
在西北線的考察中,重點記述了打鷹山火山、雲峰山仙景及南香甸等。徐霞客對打鷹山火山記雲:“……其山乃中起之泡也,其後複下,大山自後回環之,上起兩峰而中坳,遙望之,狀如馬鞍……兩峰載處,正其環窩處,前蹲一峰當窩中,其脈複自東北峰降而中度,宛如一珠之託盤中,其前複起兩小阜,如二乳之列于胸……土人言:‘三十年前,其上皆大木巨竹,蒙蔽無隙,中有龍潭四,深莫能測,足聲至則湧波而起,人莫敢近;後有牧羊者,一雷而震斃羊五六百及牧者數人,連日夜火,大樹深筐,燎無孑遺,而潭亦成陸,今山下有出水之穴,俱從山根分逗雲。’山頂之右,色赭赤而質輕浮,狀如峰房,為浮沫結成者,雖大至合抱,而兩指可攜,然其質仍堅,真劫灰之餘也。”
從上述這一段記述中可以看到騰沖眾多火山群的一般特徵。然從徐霞客西北考察線路看,他應從馬站火山群一側古道經過,如果當時他知道此地有如此壯觀的火山口,必往而觀之。
徐霞客於四月二十三日抵達雲峰山進行了為時兩天的考察。對這裏的地理環境、山勢走向、寺觀景物及建寺史話做了較詳盡的記述。
在北線的考察中,徐霞客對南香甸的考察別有一番寓意。南香甸系今之明光壩子,徐霞客記述了那裏古代採礦、冶煉以及建有“六廠”的史事,為當今研究騰沖地方工業的歷史提供了依據。在南香甸考察時,徐霞客因盤纏耗盡而出賣衣裙,又因登高過崖而幾乎墮入深箐之中,反映了徐霞客不畏艱險、克服種種困難的祟高品格。
對於中南部的考察,其重點在對熱海的詳盡描述:“遙望峽中蒸騰之氣,東西數處,郁然勃發,如濃煙捲霧,東瀕大溪,西貫山峽。先趨其近溪煙勢獨大者,則一池大四五畝,中窪如釜,水貯於中,止及其半,其色渾白,從下沸騰,作滾湧之狀,而勢更厲;沸泡大如彈丸,百枚齊躍而有聲,其中高且尺餘,亦異觀也。時雨勢亦甚大,持傘觀其上,不敢以身試也。其東大溪,從南下環山南而西,合於大盈,西峽小溪從熱池南,東注大溪。小溪流水中亦有氣勃勃,而池中之水,則止而不流,與溪無與也。溯小溪西上,半裏,坡間煙勢更大,見石坡平突,東北開一穴,如仰口而張其上齶,其中下綰如喉,水與氣從中噴出,如有爐鼓風煽焰于下,水一沸躍,一停伏,作呼吸狀。躍出之勢,風水交迫,噴若發機,聲如吼虎,其高數尺,墜澗下流,猶熱若探湯。或躍時,風從中卷,水輒旁射,攬人於數尺外,飛沫猶爍人面也……又北上坡百步,坡間煙勢複大,環崖之下,平沙一圍,中有孔數百,沸水叢躍,亦如數十人鼓煽於下者,似有人力引水;環沙四圍,其水雖小而熱,四旁之沙亦熱,久立不能停足也。”
徐霞客360年前對地熱顯示的描繪與今天熱海景觀是相吻合的,可見騰沖熱海資源的穩定性和可開發性。
從四月十二日到五月二十一日徐霞客在騰歷時整整40天的考察,對火山、地熱、山川、物產、民情、風俗等做了較為翔實、生動的記述,寫了3萬多的文字記述,具有很高的科學價值;對於揭示祖國山河的自然奧秘,對於旅遊景觀資源的考察與評價,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正像中國當代史學家林超民博士在為《徐霞客騰越遊記》一書的序言中寫道:“徐霞客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地理學家、旅行家、文學家,他撰寫的《徐霞客遊記》自問世以來,產生了重大影響,被譽為‘千古奇書’,‘世間真文字,大文字’。《徐霞客遊記》中的‘騰越遊記’是全書中十分重要的精彩的部分之一。
明崇禎十二年(西元1639年)四月十二日,他終於渡過滾滾急流的潞江,登上舉世聞名的高黎貢山峻峰之巔。“峽底無餘隙,惟聞水深潺潺在深箐中。峽深山亦甚峻,藤木蒙蔽,猿鼯晝號不絕。”幾句簡短描繪,再現了當時他隻身徒步進入原始森林密佈的高黎貢山,所面臨的艱險與執著的追求精神。是日即登上高黎貢山分水嶺,沿嶺西古道而下,穿過新安哨、太平哨、竹笆鋪等彈道哨卡,越過龍川江鐵索古橋,在當今的橄欖寨住宿一宵。次日經赤土坡到達土鍋村。
土鍋村位於騰越古城東隅,即今之滿邑村,因古代就生產土鍋而得名。徐霞客到達土鍋村,深為騰越古城風貌所吸引,他不顧一天跋涉的疲勞,迫不及待地入城觀賞,對始建於明正統十三年(西元1448年)的騰越古城的雄奇壯麗讚歎不已,稱此城是“迤西所無”。
徐霞客到達騰越州城的消息,迅速傳人騰越州府,受到各界人士及知州的熱情接待,並為其提供一些方便條件。借在縣城做考察前的準備工作查閱了地方史料,並對騰沖的地理環境、歷史和戰略地位做了較客觀的記述。於四月十六日開始了他對騰沖名山勝景的考察。
徐霞客對騰沖的考察主要分西北線及中南線兩個部分。西北線主要考察了疊水河瀑布、寶峰山、打鷹山、雲峰山、滇灘關、南香甸,然後由界頭古道經瓦甸、曲石、酒店返城。中南線分別考察了羅生山、馬鹿塘、熱海、來鳳山、大洞溫泉等。
在西北線的考察中,重點記述了打鷹山火山、雲峰山仙景及南香甸等。徐霞客對打鷹山火山記雲:“……其山乃中起之泡也,其後複下,大山自後回環之,上起兩峰而中坳,遙望之,狀如馬鞍……兩峰載處,正其環窩處,前蹲一峰當窩中,其脈複自東北峰降而中度,宛如一珠之託盤中,其前複起兩小阜,如二乳之列于胸……土人言:‘三十年前,其上皆大木巨竹,蒙蔽無隙,中有龍潭四,深莫能測,足聲至則湧波而起,人莫敢近;後有牧羊者,一雷而震斃羊五六百及牧者數人,連日夜火,大樹深筐,燎無孑遺,而潭亦成陸,今山下有出水之穴,俱從山根分逗雲。’山頂之右,色赭赤而質輕浮,狀如峰房,為浮沫結成者,雖大至合抱,而兩指可攜,然其質仍堅,真劫灰之餘也。”
從上述這一段記述中可以看到騰沖眾多火山群的一般特徵。然從徐霞客西北考察線路看,他應從馬站火山群一側古道經過,如果當時他知道此地有如此壯觀的火山口,必往而觀之。
徐霞客於四月二十三日抵達雲峰山進行了為時兩天的考察。對這裏的地理環境、山勢走向、寺觀景物及建寺史話做了較詳盡的記述。
在北線的考察中,徐霞客對南香甸的考察別有一番寓意。南香甸系今之明光壩子,徐霞客記述了那裏古代採礦、冶煉以及建有“六廠”的史事,為當今研究騰沖地方工業的歷史提供了依據。在南香甸考察時,徐霞客因盤纏耗盡而出賣衣裙,又因登高過崖而幾乎墮入深箐之中,反映了徐霞客不畏艱險、克服種種困難的祟高品格。
對於中南部的考察,其重點在對熱海的詳盡描述:“遙望峽中蒸騰之氣,東西數處,郁然勃發,如濃煙捲霧,東瀕大溪,西貫山峽。先趨其近溪煙勢獨大者,則一池大四五畝,中窪如釜,水貯於中,止及其半,其色渾白,從下沸騰,作滾湧之狀,而勢更厲;沸泡大如彈丸,百枚齊躍而有聲,其中高且尺餘,亦異觀也。時雨勢亦甚大,持傘觀其上,不敢以身試也。其東大溪,從南下環山南而西,合於大盈,西峽小溪從熱池南,東注大溪。小溪流水中亦有氣勃勃,而池中之水,則止而不流,與溪無與也。溯小溪西上,半裏,坡間煙勢更大,見石坡平突,東北開一穴,如仰口而張其上齶,其中下綰如喉,水與氣從中噴出,如有爐鼓風煽焰于下,水一沸躍,一停伏,作呼吸狀。躍出之勢,風水交迫,噴若發機,聲如吼虎,其高數尺,墜澗下流,猶熱若探湯。或躍時,風從中卷,水輒旁射,攬人於數尺外,飛沫猶爍人面也……又北上坡百步,坡間煙勢複大,環崖之下,平沙一圍,中有孔數百,沸水叢躍,亦如數十人鼓煽於下者,似有人力引水;環沙四圍,其水雖小而熱,四旁之沙亦熱,久立不能停足也。”
徐霞客360年前對地熱顯示的描繪與今天熱海景觀是相吻合的,可見騰沖熱海資源的穩定性和可開發性。
從四月十二日到五月二十一日徐霞客在騰歷時整整40天的考察,對火山、地熱、山川、物產、民情、風俗等做了較為翔實、生動的記述,寫了3萬多的文字記述,具有很高的科學價值;對於揭示祖國山河的自然奧秘,對於旅遊景觀資源的考察與評價,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正像中國當代史學家林超民博士在為《徐霞客騰越遊記》一書的序言中寫道:“徐霞客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地理學家、旅行家、文學家,他撰寫的《徐霞客遊記》自問世以來,產生了重大影響,被譽為‘千古奇書’,‘世間真文字,大文字’。《徐霞客遊記》中的‘騰越遊記’是全書中十分重要的精彩的部分之一。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