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這次雲南行,我在雲峰山上看到真正的馬幫,有著萬分的感動
 
雲峰山位於雲南省騰衝縣城西北,亦名尖山,主峰海拔2445米。此山遠看形如玉筍挺立,直插天際,因峰腰常常雲霧繚繞,故名“雲峰山”,是雲南較為典型的花崗岩地貌景觀。雲峰山道觀始建於明代。相傳,當時有人逐一鹿,直達山巔,鹿忽不見,只餘蹄跡於石間,因詫以為靈異,於是在山中建廟宇。明代地理學家徐霞客曾於崇禎十二年(1639年)登雲峰山,在日記中寫道:「(山)頂東西長五丈,南北闊半之,中蓋玉皇閣,前三楹奉白衣大士,後三楹奉三教聖人」,「南北夾閣為側樓,半懸空中」,「北祠真武,南祠山神」。

雲峰山以“山高谷深,陡峭險峻”而著稱,山上1000多級“三折雲梯”直通山頂,最陡處的石階幾乎垂直,兩旁又是萬丈深淵,令人目眩心驚,游客必須手扶鐵鏈,面貼絕壁才可通過。
雲峰山道觀大多建在山頂的岩石之上,飛簷凌空,獨具特色,享有「空中仙都」之美稱。山中懸崖峭壁間的「雲梯三折」,被譽為騰衝十二景觀之首。
雲峰山是滇西著名的道教聖地和風景名勝區,每年山會和廟會期間,前往旅遊觀光、朝山進香的人們絡繹不絕。
 
DSCF2482_nEO_IMG DSCF2484_nEO_IMG DSCF2485_nEO_IMGDSCF2492_nEO_IMG DSCF2496_nEO_IMG DSCF2508_nEO_IMG
 
乘索道到達雲峰山腰,還要往上爬好長一段階梯才能到達雲峰山頂
DSCF2515_nEO_IMG DSCF2516_nEO_IMG DSCF2518_nEO_IMG
DSCF2519_nEO_IMG DSCF2520_nEO_IMG DSCF2522_nEO_IMG DSCF2523_nEO_IMG DSCF2526_nEO_IMG
DSCF2524_nEO_IMG DSCF2534_nEO_IMG DSCF2537_nEO_IMG
 
山頂雲峰道觀有「雲裏帝城」之稱,「帝城」顧名思義,就是玉皇大帝所在之地,這裏是中國道教最南方的宮觀。
雲峰山道教系屬全真龍門派,文革期間殿宇被破壞,1981年後逐漸修復。主持李宗穩,1956年生,1981年入道,1988年北京白雲觀道教知識專修班(坤道班)學習,學制半年,現爲雲南地區道歷最高坤道,中國道協常務理事。爲整建寺廟奔走操勞,每天清晨即帶領六名年輕坤道,在玉皇殿虔供果飯,誦念早課,刻苦經營,香火日盛,漸成滇西道教信仰中心。德宏一帶道童,多於雲峰山觀內受戒,受戒後名載《登真籙》取得戒衣、戒牒,成爲正式的道士。
DSCF2528_nEO_IMG DSCF2542_nEO_IMG DSCF2543_nEO_IMG DSCF2623_nEO_IMG
 
到達雲峰山頂,視野非常的好
 
 
我們在雲峰山上吃齋飯,這裡的齋菜真是非常的豐盛
可能是因為耗費大量體力的關係,我吃了兩大碗飯
木小妹說不能有剩菜,所以兩個人都把這七大盤齋菜全吃光
在這靈氣仙山,吃著道家齋菜,讓我們的精氣神提昇了好幾個層次
 
 
之前上山是乘坐索道,下山時木小妹說要用走的.........
我暈,人家說用走的可要一個半小時啊(後來因為木小妹走的飛快,只用50分鐘就奔下山了)
不過也只有徒步山道,才能看到與索道大不相同的景色,非常值得
DSCF2617_nEO_IMG DSCF2619_nEO_IMG DSCF2620_nEO_IMG
 
在下山走山道的途中,竟然遇到了現代馬幫,我高興的要跳起來
剛見到這群馬幫時,我很訝異怎麼有都沒看到牧馬人
等到這群馬匹全都走過才見到牧馬人,那這群馬匹是由誰來領路的呢?
 
小妹說是那頭領頭馬會認路,會帶路,其它的馬都乖乖的跟著領頭馬走,
我感到好意外,這些馬這麼乖巧聽話,不用人趕,就自己會認路走,果真體現了"老馬識途"這句成語
雲峰山這條山道非常非常的難走,看我們坐索道上山時那陡峭的傾斜坡度就可以知道
看著這些馬匹,背著沈重的貨物,氣喘虛虛的一步步從我身旁走過,往上頂而去,我感動萬分
 
從麗江束河古鎮參訪馬幫首領
到大理巍山深入以前馬幫必經關隘-鳥道雄關
再到騰衝-馬站,固東,這個茶馬古道最邊陲的市鎮
我終於親眼看到真正的馬幫
 
DSCF2604_nEO_IMG DSCF2605_nEO_IMG DSCF2611_nEO_IMG
 
 

我國西南“茶馬古道”說最早的正式提出者之一木霽弘,在此間接受記者專訪時稱,他經過10多年的深入研究,認為“茶馬古道”有7條主幹線。

木霽弘現為雲南大學中文系教授。1990年夏秋季節,他和自己的大學同學徐湧濤及北京大學教授陳保亞、藏學家王曉松等6人,在滇藏川地區進行了為期100多天的實地考察,徒步行程2700多公里,最後合著了《滇藏川“大三角”文化探秘》一書。該書首次正式提出了“茶馬古道”的命題,引起海內外學術界重視,並有很多人加入了研究行列。中國古代“北有絲綢之路,南有茶馬古道”之說逐漸被人們所認可。但“茶馬古道”究竟有幾條,眾說紛紜。

木霽弘經過長期研究,認為“茶馬古道”在中國的範圍主要包括滇、藏、川三大區域,週邊可延伸到廣西、貴州、湖南等省區,而國外則直接抵達印度、尼泊爾、錫金、不丹和東南亞的緬甸、越南、寮國、泰國等國家,並波及南亞、西亞、東南亞的另外一些國家。它是以由人趕著馬匹運輸的方式在高山峽穀中跋涉,以馬幫運茶為主要特徵,與對方進行馬、騾、羊毛、藥材等商品交換的重要運輸通道。

木霽弘提出,“茶馬古道”有7條主幹線,它們分別是:

--雪域古道。由雲南南部的產茶地大理、麗江、迪慶經西藏,進入印度、尼泊爾等國家。這條主幹線還有兩條岔道,一條由雲南的德宏、保山經怒江到西藏,與雪域古道會合;另一條由四川雅安、巴塘、理塘經西藏與雪域古道會合。

--貢茶古道。從雲南南部經思茅、大理、麗江到四川西昌,進入成都,再到中原。其岔路一是從大理、楚雄到昆明、曲靖,從勝景關進入貴州,經湖南進中原;二是從雲南曲靖、昭通進入四川宜賓,經水路或旱路到內地。

--買馬古道。在古大理國的時候,開闢了由廣西進入雲南文山,經紅河、昆明再到楚雄、大理的買馬古道。

--滇緬印古道。這是史書記載時間最早的一條古道,從四川西昌經雲南麗江、大理到保山,由騰衝進入緬甸,再進入印度等國家。這條主幹線的岔道由蘭坪、瀾滄江,翻碧羅雪山,跨怒江,再翻高黎貢山進緬甸、到印度。馬鈴薯、玉米很可能就是由這條古道最早進入中國的。

--滇越古道。從雲南昆明,經紅河,由河口進入越南。

--滇老東南亞古道。由雲南出境後,從寮國再到東南亞。

--採茶古道。各地客商來雲南茶區收購茶葉的古道,它連接了包括西雙版納、思茅、臨昌、德宏等主要產茶區。

木霽弘說,“茶馬古道”不僅是世界上地勢最高、地理形態最為複雜的商品交換通道,而且是中外文化交流、文明傳播的通道,它還是民族遷徙、佛教東漸和旅遊探險之路。(2006年作者:邊江 馮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峻霖 Le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