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引用自 http://www.kuobrothers.com/article-40.htm

為什麼有人要併購網路公司?

本文為郭家兄弟創業系列文章之一,您可以按這邊看到所有創業相關文章。

「併購」這兩個字,在台灣的社會,常常帶來一種負面的觀感。它常常讓人想到,是不是你活不下去了,不然自己的公司就像自己的baby,你怎麼會把他賣掉呢? 因為我們不久前經歷了被併購這樣的過程,所以過去幾個月,我們常常要defend我們當初的決定。我們沒有要證明怎樣是對的或怎樣比較好,我們只是想讓大家知道「併購」也是眾多選擇之一。

對於「網路產業」,併購常常對於「併購方」和「被併購方」,都是最健康的結局。

怎麼說呢? 我們先來看看一般網路併購案,買方願意花鈔票去買下別人的幾種動機:

(1)「互補加乘」

(2)「規模化」

(3)「取得人才或技術」。

我們先來說第一種「互補加乘」:

以一般製造業的角度去想,你會發現在整個產業鍊,上、中、下游的每一家公司,都在生產某一些特定的產品,不管每家公司在整個產業鍊扮演什麼角色,從他們的獲利和成本,就可以反應他們的價值。也因為各公司在它的角色位置,也都遭遇其他競爭者。所以靠著效率、成本、技術的控制,公司的營運數字通常能真實的反應出它經營現況和價值。

網路公司則抽像的多,很多公司創造了價值,但能獲利的公司相對少。這有很大的問題是我們通常不喜歡對無形的東西付費,所以即使把網路服務稱為一種「產品」,但大家卻比較習慣免費去使用它。但你說它沒有創造任何價值嗎? 其實是有的,只是沒在營收反應出來。它可能促成了很多媒合、提供了很多資訊、方便了很多人的生活。你看他不賺錢,並不是因為它沒有價值,而是當這個產品單獨存在(standalone)的時候,不足以讓消費者有付費的動機。

改變這件事的方法,可能是重新定位這個單獨存在難以收費的服務,用它來幫助另個能賺錢的產品。很多時候當虛擬的東西,和實體的東西結合在一起,就讓人產生付費的動機。舉個例子來說,當我們經營「地圖日記」這個社群三年的時候,我們其實並不清楚它最好的獲利模式是什麼。後來我們推出了「百萬網友團購網」的團購服務。我們終於發現「地圖日記」的商業價值,就在於它能夠有效的導流量去增加團購銷售。這個方式比起我們團購的競爭對手大手筆的買廣告在成本上要低廉許多,所以僅管我們大約是第7個在台灣做Groupon clone的網站,但在我們在進入市場的第一天,我們就已經成為這個市場的領先者。很多時候,一開始很難看出一個服務的價值,因為它的價值不全然單獨存在。但當它和另個東西在一起的時候,整個價值就真的反應在營收上了。

再來看第二種的動機「規模化」:

買方可能透過併購的方式,購買相似的服務,來達到快速規模化。我覺得台灣的網站如果要吸引國外的網站來併購,這一種模式是最可能的。他追求的通常是你在地化的能力,也或者是你的user base。當你已經有個local團隊,你對你的市場比他了解,他可能會發現如果他投一筆資金從零開始和你對打,對他來說的成本太高,這時候把你併購就可能是他會選擇的方式。

如果你期待的是這類型的併購機會,那你得注意自己有沒有做錯方向。例如Facebook、Google這些公司,他們對於local能力的需求非常低,所以他們大概不需要併購一個local的社群或搜尋引擎。因為他們的產品屬性只要所有的東西都centralize就可以了。如果你仔細看「規模化」這類型的併購,最大宗的絕對是電子商務網站,因為每個市場賣東西都有太多的學問,從招商、倉儲、金流、法規到物流,整個model非常複雜,又有太多offline的學問,絕對不是一組工程師坐在美國寫程式就可以辦到。總之,offline比重越大,越難centralize的東西,這類型的併購機會就越大。

如果是以user base考量的話,前提是你的會員族群必須要和買方的會員族群相似。舉例來說,如果你是賣衣服的網站,有10萬會員。那你的會員對於一個EC網站會遠比對一個賣軟體的網站有大非常多倍的吸引力。

最後一種的併購動機是「取得人才或技術」:

在台灣的網路界幾乎不可能發生,因為台灣一流的人才通常都進了硬體產業,軟體人才相對是缺代的。對於startup來說,也非常難有條件創造一流的人才和技術環境。你可以說,不會啊,我們團隊裡有人有極佳的創意。我不認為有太多公司會因為對方的創意去進行併購。比較可能是已經有規模化的團隊,尤其是技術團隊。

雖然過去幾個月,我們一直defend這個決定。我們常告訴別人,這也是一個選擇。如果你沒賣掉第一個公司,你很難有心思去開第二個公司。但做為創業家,我們還是不鼓勵大家從創業第一天起就把被併購當目標,因為這種機會可遇不可求。另外就是當你的公司文化過度追求short-term而非long-term的目標,不會有人想買你的公司。只有當你公司健健康康、穩健經營,少了你也沒關係,還是活得非常好的那一天,你才該考慮被併購的可能性。你應該用200%的努力讓公司可以自己獲利,如果它有天被人買走了,那只是眾多exit的方式之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峻霖 Le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