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230293

本來懷報抱著從書中找到幸福,或是讓心靈開悟的方法,

可是此書卻把人們對幸褔的憧憬都給摧毀,

看完此書後,心裡非常的難過,似蒙上一片黑暗,

此書雖名為幸褔,內容卻是一本完全否定幸褔的書

但也達到作者的目的:讓讀者自省何謂幸褔,你要的幸褔是什麼

讓盲目在各種心靈叢書裡尋找幸褔法門的人們,一個當頭棒喝

 

雖然沒有完美無缺,永恆的幸福

但心靈總會孤寂空乏,因此心靈仍需有所成長

為的就是讓自己獲得片刻的滿足

 

如果對於明天沒有要求
牽牽手就像旅遊
成千上萬個門口 總有一個人要先走

懷抱既然不能逗留
何不在離開的時候
一邊享受 一邊淚流

-------------------------------------------------------------------------

http://public1.ntl.gov.tw/publish/bookboom/004/46.htm

幸福,真的是那樣子嗎?

書中的美國社會因為這本《山上的課程》自助書,從資本主義、功利獲益掛帥的商業思想,轉變為祥和無爭的安樂世界,煙草公司、酒館關門,化妝品、時裝公司破產,美容瘦身中心倒閉,讀者從這本書得到所有問題的答案,許多上班族都去釣魚了(意謂辭職、度長假、退休),所有的經濟消費活動幾乎停擺,除了與作者圖帕索利有關的產業,整個社會變成一個非常幸福的國度,就像一個寧靜國,一個烏扥邦。這本書就像一帖幸福的處方,每個讀者服用過後都立即見效,但所有的人都以同樣的方式在幸福著。在主人翁艾德溫的眼裡,雖然社會上沒有怒氣、怨恨、狡詐,但每個人卻幸福得很單調乏味,空洞呆滯得像個幸福機器人,一切都要崩潰瓦解,世界末日來臨了。

幸福的定義

  其實書中重點並不在於那本《山上的課程》內容有何特效之處,而是藉由主人翁艾德溫傳達出一個有趣的正反辯論想法:人類文明與經濟是建築在人類的弱點、壞習慣與不安全感上,時裝、跑車、減肥中心、情趣商品、美髮沙容、科技玩意、邪門異教、職業球隊,各式各樣的代償性幸福商品充斥市面,當人們自由地追求上述這些幸福替代品的喜悅時,其實是在維持整個社會機制運作的動力。因此,人們如果不在乎所有的弱點、不安與壞習慣,例如女人不再注重外表、形態、體重,男人不再注意健康、禿頭、工作前途,大家回到知足常樂的起點,摒棄慾望的虛幻,幸福的寧靜就會來臨,而社會就會停止一切活動與學習。困惑吧?懷疑吧?弔詭吧?就算大家都得到幸福,那又有何害處呢?可是,永恆的人類慾望是各種產業的命脈所繫,它可是一股奮鬥努力的精神,一種對自我現實的追索,對更多、更大、更美、更好、更有錢、更完美的渴望,也正是這種無止境的渴望一直在激勵著人類前進、改變。

  看完這本書後再回想之前SARS風暴下的生活,許多台灣人發現到,那段時間似乎是最平靜、最接近幸福的時刻,因為大多數人被迫放棄以往生活行為模式,日常生活產生了破洞,在一切社交與經濟活動暫停的時刻裡,領悟到原來平常生活中有許多是無聊且無價值的浪費行為;但遠離SARS恢復正常之後,大家又迫不及待地開始慾望的追逐,如此一退一進的步調中,或許每個人心中對享受自由的喜悅,以及貼近幸福的寧靜之間有了新的思維。再對照書中那個幸福共和國,當每個人都穿著相同的白袍,看相同的書籍,相同空茫的眼神,相同音調的語言,擁有相同的幸福時,每個人的個體性也隨之消失了,我們可以去思考:如果幸福不代表一切的話,那何謂是個人意志的自由?

心靈小說的想像

  心靈小說不像其他心靈書籍的主旨在給人指引、方法與答案,而是給予讀者一個抽離平常思考模式的空間,重新思索啟發自覺,從辯論的過程中獲得另一種角度和視野去看待人生世界。這本書不會告訴你幸福的答案,而是要你經過自己的辨證思考,去尋找自由的喜悅與幸福的寧靜之間存在的平衡點。書中有句話:「指向月亮的手指,並不是月亮;指向月亮的手指,和我們用來挖鼻孔的,是同一根。」幸福的本質是不盡相同的,不是註冊商標TM(TM = Trade Mark)那樣的一絲不茍,試想:倘若通往幸福的道路都成為教條公式的話,那會是多麼恐怖的世界啊!

-------------------------------------------------------------------------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4/new/jun/19/life/family-1.htm

幸福書》不是一本教人如何幸福的書,而是一本由幸福史說起,援引大量的小說,然後一步步去質疑幸福、拆解幸福面貌的書,法國哲學家卜律克內要問的是:人生在世,追求幸福有那麼重要嗎?好吧,就算追求幸福真的很重要,我們也都努力追求,用正面思考、以微笑治療、信奉達賴喇嘛、每天吃排毒大餐、計算性生活的次數和時間,也勇於實現自我,但是這世界、這身體怎麼越來越像廢墟,一片被幸福的龍捲風掃蕩過的廢墟?

 答案是,因為我們被幸福工業設定了要追求一種完美的人生,幸福工業說「你可以更好」、「一切皆可治療」、「超越巔峰,享受生活」,這是一個至高無上的指令,強迫我們非要對現狀不滿,所以我們展開了一場遙遙無期與自我的奮戰,由外表到內心,檢查自己、抨擊自己、提升自己,因為我們要對自己的人生負責,得不到愛情是有罪的、不健康是有罪的、不夠富有是有罪的、品味粗鄙是不可原諒的。

 幸福工業說,不快樂是不道德的,人生的功課就是歡愉、喜悅、活力一百,結果有百分之九十的人都因為恥於不快樂而說自己快樂。

 這聽起來讓人有點不舒服,但我們也許應該好好反省,為什麼我們每天看電視新聞,凝視來自世界各地的悲慘事件?卜律克內認為,這有安撫的效果,表示我們並不孤單,甚至運氣還算不錯,我們被幸福的狂熱逼迫到需要藉由別人的災難來淡化自己的不幸福。
怎麼辦呢?卜律克內給了一個輕盈的答案:不要把幸福看在眼裡吧,不要盲從式的追求它,要迎接它,但失去了也不必遺憾,也許真正的幸福,就翩翩落在不幸福的隙縫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峻霖 Le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