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是我國的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位於四川中南部,四川盆地西南邊緣的峨眉境內,距成都約一百六十公里,在峨眉山市西南七公里處。高出五嶽,秀甲天下。在我國的遊覽名山中,峨眉山可以說是最高的一個,最高峰萬佛頂海拔3099米。山體南北方向延伸,綿延23公里,面積115平方公里。長久以來,峨眉山以其秀麗的自然風光和神話般的佛教勝跡而聞名於世。她古雅神奇,巍峨媚麗。其山脈綿亙曲折、千岩萬壑、瀑布溪流、奇秀清雅,故有“峨眉天下秀”之美稱。1996年12月6日列入《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名錄》。
 
  峨眉山像一道巨大的翠屏,聳立在成都平原西南,遙望彎曲柔美的山體輪廓,猶如少女的面容和修眉,於是人們很早便稱它為“峨眉”。縱橫200餘公里的峨眉山,與“亞洲脊樑”昆侖山的支脈邛峽山相連。峨眉全山由大峨、二峨、三峨、四峨四座山組成,一般遊人所到,主要是奇峰攢聚、名勝薈萃的大峨山,這就是今日人們通常所說的“峨眉山”。
 
  峨眉山平疇突起,巍峨、秀麗、古老、神奇。它以優美的自然風光、悠久的佛教文化、豐富的動植物資源、獨特的地質地貌而著稱於世。被人們稱之為“仙山佛國”、“植物王國”、“動物樂園”、“地質博物館”等,素有“峨眉天下秀”之美譽。唐代詩人李白詩曰:“蜀國多仙山,峨眉邈難匹”;明代詩人周洪謨贊道:“三峨之秀甲天下,何須涉海尋蓬萊”;當代文豪郭沫若題書峨眉山為“天下名山”。古往今來,峨眉山就是人們禮佛朝拜、遊覽觀光、科學考察和休閒療養的勝地。峨眉山千百年來香火旺盛、遊人不絕,永葆魅力。
本文來源於博雅旅遊網:http://cn.bytravel.cn/v/2339/
DSCF3554_nEO_IMG DSCF3549_nEO_IMG DSCF3555_nEO_IMGDSCF3569_nEO_IMGDSCF3560_nEO_IMG DSCF3563_nEO_IMG 
 
 
 
峨眉山報國寺
報國寺為峨眉山山中第一大寺,是峨眉山進山的門戶,也是峨眉山佛教活動的中心。報國寺前對鳳凰堡,後倚鳳凰坪,左瀕鳳凰湖,右挽來鳳亭,朝迎旭日,晚送落霞。
    報國寺建于明萬歷年間,原名會宗堂,由明光道人建于伏虎寺右,取儒、釋、道“三教”會宗之意。清初會宗堂遷至現址,順治九年重建。康熙四十二年(公元1703年),根據“四恩四報”中“報國主恩”之意,御題“報國寺”匾額而易名。
    現有殿宇五重,分別為山門、彌勒殿、大雄殿、七佛殿、普賢殿,都在一條中軸線上,依山取勢,逐級升高。
    山門為飛簷翹角、三疊式屋面,正中懸挂康熙御書“報國寺”大字木匾。
    第一殿彌勒殿,中供彌勒彩繪泥塑像,笑口常開。
    第二殿大雄寶殿,是寺院的正殿,殿內大龕上供奉釋迦牟尼金身彩飾坐蓮台像。左龕供文殊像,右龕供地藏王像,左右兩廂有形態各異的十八羅漢塑像。後龕內是一尊阿彌陀佛像。
    第三殿七佛殿,供奉毗婆尸佛、尸棄佛、毗舍婆佛、釋迦牟尼佛、拘摟孫佛、拘那含佛、迦葉佛。兩側牆壁上存有宋代著名文學家、書法家黃庭堅的四幅《七佛偈》木刻條屏真跡。
    第四殿普賢殿,殿閣樓上是藏經樓,存有元代書法家趙孟頫書寫的《王右軍蘭亭序》大條幅及鄭板橋、康有為、張大千、徐悲鴻等名家墨跡。殿內近年新塑普賢騎象一尊。白象跪臥回首,背上六重金蓮。而原有的道教始祖和儒教代表人物像已不再有。
    另外,藏經樓兩側還陳列有豐富的文物、書畫、工藝美術品、生物標本等,以及峨眉山全境模型,為游人了解峨眉山提供了豐富的資料。 
  沿普賢殿石階而下,至七佛殿右側,是峨眉山佛教協會;再下至大雄殿右側,為新建的“祗園”,是接待國內外佛教團體和講經的地方。通過隔牆圓門,便是“花影亭”,里面有池有亭,有珍貴的花木。步入其中,勞倦頓清,心靜神安。步出彌勒殿前,左有1993年新建的鐘樓,法物流通處,右有鼓樓和茶園。
    牆外楠林簇擁,翠竹掩映;寺內花木滿目,亭榭點綴,環境優靜。各殿佛像莊嚴,香煙繞繚,幡燈懸垂,佛教聖地的氣氛濃烈。佛教協會的許多大型法會都在這里舉行。
DSCF3575_nEO_IMG DSCF3576_nEO_IMG DSCF3578_nEO_IMGDSCF3580_nEO_IMG DSCF3584_nEO_IMG DSCF3585_nEO_IMG
DSCF3593_nEO_IMG DSCF3592_nEO_IMG DSCF3591_nEO_IMG
DSCF3596_nEO_IMG DSCF3597_nEO_IMG DSCF3598_nEO_IMG DSCF3600_nEO_IMG
 
晚上與國座,瑞秋,Jenny一起聚餐
DSCF3601_nEO_IMG DSCF3602_nEO_IMG DSCF3604_nEO_IM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峻霖 Le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